從事藝術品收藏要了解的十大鐵律 .
.
藝術品收藏,沒有一雙“火眼金睛”,很難在這個市場出人頭地,實現收藏和投資的價值。修行不深,往往會在藝術品收藏過程中“踩雷”。這里總結了一些收藏的鐵律,分享給朋友。當然,很多資深藏家自然知道并在實踐這些定律。
.
藝術性第一,年代第二
.
收藏藝術品的朋友往往看重“年份”,而忽視藏品本身的藝術性。有的古物“年份”很足,卻不具藝術性或藝術性甚低,則不宜納入“藝術收藏”范圍。如宋元時期的青白瓷壙碗,出土量非常巨大,真正具備藝術收藏價值的并不多,還不如年份短得多的清代藝術瓷。
.
寧收碎玉,不藏全瓦
.
藝術品有時因各種原因難保十品,尤其是古玩,經歷歲月滄桑,常難達十分之完整度。當一件精彩但有殘損的作品和一件品相完善卻平庸的作品在你面前,您如何選擇?收藏的原則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另外,核心部分和關鍵部分若缺損也須放棄。如明代德化窯觀音像,若缺一手,可藏;若缺在頭臉部,則不可藏。
.
寧收小名頭精品,不收大名頭爛品
.
作者知名度是藝術收藏投資必須考慮的一項,但是,并不等于說“知名度越高越有收藏投資價值”。值得注意的是收藏原則仍然是藝術性第一,知名度第二。
.
不是所有名家作品都有價值
.
其一,有的大名家名實難副。在中國內地這種逆淘汰的體制下,平庸者往往居上位,杰出者卻居于野;其二,即使是名副其實的名家,其作品也不是每件皆優秀。應酬、情緒低落等原因創作出來的作品,往往不盡人意。另外,在藝術家一生的藝術生涯中,其早、中、晚期的作品水平懸殊往往是非常大的。
.
只收好的,不收貴的
.
好作品,這關乎收藏投資者的藝術鑒賞水平。作品的貴賤,須與藝術品的質量聯系起來考量,而不是僅僅看其一平尺多少。“藝術無價”不等于“藝術品無價”,藝術品一旦進入市場,那么它無論多么“偉大”都是有價的。另外貴與不貴需聯系作品藝術水準及其藝術家的發展前景來辯證判斷。
.
切忌遍地開花
.
當代藝術家多如牛毛,群星璀璨。收藏投資愛好者沒必要“見好必收”“遍地開花”。除非你資金特別雄厚,精力特別旺盛。否則最好選取一兩家或兩三家。總之在選擇藝術家上要重質量,而不是重數量。
.
不收跟風作品
.
不可否認,一切藝術家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地融入自己的個性成分,即使臨摹品也有臨摹者個性的投射。成功藝術家的作品必須具備鮮明的辨識性,具有強烈的原創精神和創新意識,即使不看落款,也能看出是某家的作品。
.
不收花哨作品
.
“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不僅是對學者的要求,也是對藝術家的要求。藝術家只有精神獨立才有可能具備原創精神和創新意識,才有可能在作品中體現鮮明個性。對于作品思想的平庸和卓異自能分辨,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另外,比較“省力”的捷徑,就是去了解作者學養、文字、言行等信息。作品思想不平庸的藝術家在其人生的其他方面肯定也是不平庸的。
.
只收藝術家作品
.
政界名人、學界名人、名作家、大科學家、影視明星、體壇明星、名僧名道等名人作品,除非其本人同時又是造詣不低的書畫家,否則其作品皆不宜收藏。他們的涂鴉之作可以當做“名人墨跡”收藏,但絕不可以當做藝術品收藏投資。
.
淡化撿漏意識
.
最后特別注意的是因一心想撿漏的迷思導致痛失交臂和吃大虧的事每天都在藝術市場上演,收藏時切記理性入市。
.
(圖文自網絡,僅供欣賞交流)